通知
未有通知

01日 6月, 2025年

第六回——以难为荣!走在师弟大道

By 池田大作

1 Min(s)

01日 6月, 2025年

池田先生经常引用日莲大圣人的圣训,向我们明示人生胜利与幸福的要诀。本讲义选自《胜利之经典御书研习》 讲义系列中的《兄弟抄》。池上兄弟因信心遭到父亲反对, 以致被断绝父子关系。当池上兄弟遭受严峻魔障的考验时, 日莲大圣人写信鼓励他们。信中阐明通过战胜困难 而实现宿命转换的法理,以及师匠期待弟子的胜利。

池田先生竭尽全力鼓励肩负世界广布使命的SGI会员,不屈服于苦难的人生才是构筑幸福的力量。(2008年3月,东京牧口纪念会馆)

“往崇山峻岭行进的途中,一定会遇到山谷。”

恩师户田先生曾在某次会上谈到:

“如果将成佛比喻成登上最高的山峰,那么初信的功德就像登上低矮的山丘。成佛就是要攀登比小山丘更高的山峰,各位绝不能迷失在途中的山谷中。”

“这山谷就是代表三障四魔(1)纷然竞起的幽谷,所以大家不应沉醉在初信的功德里,要深思怎么样战胜幽谷,每天的信心绝不能怠惰。”

这是户田先生在动荡不安的战后,对于幸逢妙法而入信,进而获得初信功德的会员的指导。

信心的真正功德是,获得不会被任何事物左右的绝对幸福境界。想攀登最高的山峰,就必须跨越象征佛道修行的“训练”“锻炼”的幽谷。

从山谷登上山顶途中,三障四魔将会竞相出现。不跨越山谷、攀登险路,就无法攻顶。没有出现三障四魔,就不算是正确的佛道修行。

信仰法华经而受苦受难的意义

草创会员们的脑海里,只要一浮现户田先生的慈祥脸庞,就会想起师的鼓励,进而奋勇挑战三障四魔,借此确立了不朽的幸福境界。所以,唯有与魔奋战,才能通往一生成佛的直道,这就是日莲大圣人佛法的精髓。

《兄弟抄》(2)就是在教导面临大难的池上兄弟,如何迎击障魔,达成成佛的信心真谛。

大圣人在本抄中分成三点,来说明为何信仰《法华经》的人会不断遇到难,以及因《法华经》而受苦受难的意义。

第一点,会出现难是因为“第六天魔王”(3)为阻碍法华经行者的成佛,进入智者、国王、父母、妻儿的身中,来恼乱法华经行者。

第二点,是因为修行者原本背负着“宿业”才会受难。然而,因《法华经》所承受的难,无非是“转重轻受(4)的功德”。

第三点,大圣人阐释难是诸天善神(5)给予的“信心考验”,含有为迈向成佛而有的“生命锻炼”之意义。

宿命转换乃生命最高的磨练

铁经过不断加热、锤炼,能捶打出造成铁脆弱的不纯物质,若能更加捶打,就能更坚硬。大圣人说,同样的道理,池上兄弟就是因为信心强盛,才能逼出过去世的重罪,在今世承受苦难的果报。

各各深信法华经,是以逼出过去重罪。譬如,铁以锤炼而见其疵,石烧之成灰,而金烧之成真金。

(《兄弟抄》,御书文白Ⅱ,114页)

白话文:你们各自都竭尽全力信受《法华经》,所以逼出了过去重罪。譬如,生铁经过锤炼才露出它的瑕疵,石头经过火烧变成灰烬,金经由火烧成真金。

诚如大圣人所言,在转重轻受、宿命转换的过程中,苦难的意义会加深,具有“磨练信心”“锻炼生命”的意义。

唯有在面对宿命当中,才能磨练与强化我们的信仰。人被烦恼或苦难的“业火”焚烧时,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。如果“信念薄弱”,就会化成灰烬散去。“信念坚强”,就能成为真金,绽放光芒。

苦斗中才能成为真正的人

19岁时,幸逢牧口先生的户田先生,于1920年4月的《青春手记》写道:“既然被赋予成为国家栋梁、世界领导之大任,就应磨练自己达成此大任……今人之辱骂、讥笑不放在眼里,唯有达成最后目的。”

当时,青年户田先生被西町寻常小学的校长牧口先生,聘为临时代课老师。手记中披露了户田先生幸逢伟大师匠,为成就伟大目的而深深决意接受“磨练”,也就是锻炼人格、实力与身心。

我也是在19岁时,就像命中注定般幸逢恩师户田先生,踏上了光荣的师弟不二大道。

即使在户田先生事业受挫,陷入最艰苦的时候,我也是挺身而出,捍卫师匠到底。

我在1950年12月的日记中,写下当时的心情:

苦斗啊!苦斗啊!

你从中能成为真正的人。

你从中能孕育钢铁般的意志。

你从中能知晓真实的泪水。

你要了解在其中有人间革命。

我认为,能和户田先生共同承受苦难才是荣耀,接受锻炼才是通往胜利之道。我一心祈求户田先生成为第二任会长,指挥广宣流布,并坚忍突破一切困难苦斗。

家中只要有一人信心

大圣人:“所有的事情虽然都应该顺从父母亲的意思,但如果是成佛之道,不顺从反而才是孝顺的根本。”(御书文白Ⅱ,117页)

又说,自身得以成佛就是最高的孝道:“不只只有自己一个人成佛,父母也能即身成佛。”(御书文白Ⅴ,299页)

学会的同志当中,也有在无法获得双亲的理解下,仍然努力参加活动。

但是绝不需要焦急,也不需要强求双亲信仰。因为依照“本末究竟等”的法理,一家当中只要有一个人认真信心,一家一族一定能永远繁荣昌盛。

大圣人在介绍这些故事时,同时也称赞池上兄弟团结一心的姿态是:“作为流传到未来的佳话,相信应该不会有超过你们兄弟俩的故事了。”(御书文白Ⅱ,118页)

由此可见,作为大圣人弟子奋起,谱写与魔奋战的信心历程,每一位门下如此活跃之姿,都是“作为流传到未来的佳话”

事实上,池上兄弟不仅团结一致、坚持信心,跨越两次断绝父子关系,还留下了引导父亲入信的“体验谈”,这些事迹不知为后人带来多大的希望。

同样地,现在每一个学会员的信仰体验,不知能成为后世多么重要的典范,相信谁也想不到。

创价青年胸怀广宣流布的誓愿,明朗、勇气凛凛地前进!(3月,森美兰文化会馆)
实践正确佛法,魔必然会出现

大圣人在写给面临大难的池上兄弟这篇《兄弟抄》文末,引用《摩诃止观》(6)道出三障四魔何时出现之文,指导池上兄弟绝不败给魔。

天台大师之摩诃止观,为天台一期之大事,一代圣教之肝心。(中略)

加之,摩诃止观第五卷之一念三千,乃更深一层之法门。说此法门,魔必出来。魔不竞出,焉知正法?第五卷云:“行解既勤,三障四魔,纷然竞起……不可随、不可畏!随之,将人向恶道;畏之,妨修正法。”此释,不仅日莲身当之,亦门家之明镜也。须谨慎习传,以为未来资粮。

(《兄弟抄》,御书文白Ⅱ,120页)

白话文:天台大师的《摩诃止观》,是天台一生最重要的大事,释尊一生所说尊贵教义的精髓。(中略)

而且,《摩诃止观》第五卷的一念三千,是更深入一层的法门。讲说这个法门时,魔一定会出来。魔不竞相出现,怎么会知道它是正法呢?《摩诃止观》第五卷说:“修行与理解全部都很努力的时候,三障四魔,就会纷纷地竞相出现……不可顺从、不可害怕!顺从它们,将使人走向恶道;害怕它们,会妨碍正法的修行。”这段解释,不仅日莲自身的情况与它完全符合,也是我门下的一面明镜。须谨慎地学习传承,作为未来世代信心上的粮食。

大圣人举出天台大师《摩诃止观》第五卷,阐示“一念三千法门”(7)才是佛教最重要的法门。

所谓“一念三千”法门,是将道出万人成佛的法华经思想精髓,通过“观心”此变革生命的实践指标,呈现出来的一项法理。

实践正确佛法时,魔必然会出现。所以要秉持这份确信与觉悟,奋勇打倒魔,完成生命改革。本文段正是阐述一决胜负的指标为何。

不可顺从、不可害怕!

“修行与理解全部都很努力的时候”意指人们对经典的理解加深,并能根据其理解从事修行的时候,也就是开始迈入变革生命的真正修行之时,三障四魔就会竞相出现。

以我们的信仰来说,就是指致力于“行学二道”,“准备前进”时,三障四魔一定会出现的意思。

大圣人说,当我们要从凡夫转换到佛的境界时,三障四魔必然会出现。

接着提到,三障四魔会“纷纷地竞相出现”“纷纷地”意指,争先恐后的混乱状态。“纷纷地竞相出现”即指,三障四魔争先恐后出现的状态。三障四魔会出其不意,让人生畏、诱惑,以及令人生厌、疲劳、粗心大意等,发动各种阻碍信心的作用。

如何与阻碍信心的三障四魔奋战?天台大师明快列举两项要谛。

那就是“不可顺从”“不可害怕”。如果随从魔,就会使人沦落恶道;畏惧魔,就会妨碍人修行正法。

从结论来说,“智慧”与“勇气”就是赢得胜利的根干。亦即,不随从魔,识破魔的“智慧”;不畏惧魔,坚毅面对魔的“勇气”。总而言之,南无妙法莲华经的唱题行,就是破魔“智慧”与“勇气”的泉源。

因为,妙法的力量与作用能将“无明”化为“法性”,开启“有难来临就要认为这才是安乐”(御书文白别册,78页)的境界。

弟子的胜利是师匠最大的欣慰

户田先生曾说:“想要悠悠翱翔在一生成佛这片天空,就必须展翅面对难这股烈风。不败给难的信心,才是建造永远幸福之城的力量;绝对没有信心跨越不了的难。”

最重要的,始终是信心。

大圣人对池上兄弟教示:“一定会有三障四魔的障魔出现,那时贤人感到欢喜,愚人则会退转。”(御书文白Ⅱ,275页)

只要确立“贤人感到欢喜”的信心,三障四魔这股飓风,将会一扫我们生命中的宿命“云层”,清澈的天空上,一定会高挂起大欢喜的彩虹。大家要确信,象征“正义”“幸福”与“胜利”的阳光,一定会灿烂普照,要威风堂堂地挑战大难。

弟子破除三障四魔的胜利,正是师匠最大的祈愿与欣慰。

(摘自《胜利之经典    御书研习》)

注释

1. 三障四魔:阻碍佛道修行的三种障碍与四种魔。三障是指,烦恼障、业障、报障。四魔则指,烦恼魔、阴魔、死魔、天子魔(第六天魔王)。

2. 《兄弟抄》:日莲大圣人写给池上宗仲、宗长兄弟及其夫人们的一封长篇书信,鼓励他们团结一致跨越困难。文中从不同的观点—第六天魔王的作用、过去谤法的重罪、诸天善神的考验,阐明了受难的意义。当时池上兄弟的父亲是真言律宗的僧侣、极乐寺良观的虔诚信徒,故反对兄弟俩的信仰,更与长子宗仲断绝父子关系。当时断绝父子关系,意味着丧失家业继承权,等同于社会身份被剥夺。哥哥曾一度被解除断绝父子关系,即使后来再度被断绝,但他们兄弟与夫人们仍然贯彻信心到底,最终父亲也一起走在相同的信仰之道。

3. 第六天魔王:以古代印度的世界观,住在欲界最上层的第六天,阻碍佛道修行之魔王。亦称为他化自在天王。

4. 转重轻受:出自《涅槃经·卷三十一》。意指,由于护持正法的功德,得以转变过去世犯下的重罪,在现世轻受报应。

5. 诸天善神:守护法华经行者的善神。负责守护民众与国土,还有招福的作用。例如:梵天、帝释、八幡大菩萨、天照太神、四天王等等。

6. 《摩诃止观》:由在中国陈代、隋代宣扬《法华经》、确立一念三千观法的天台大师智讲述,弟子章安大师灌顶笔录的著作。开显《法华经》之根本义的一心三观、一念三千法门,阐示己心所证得的修行方轨之书。

7. 一念三千法门:意指众生所产生的一念当中,具足了三千诸法。一念是指瞬间、极微小的生命。三千(十界互具〔百界〕、十如是、三世间)则指整个现象世界。

分享